Sunday 12 April 2015

压岁钱的由来

爆竹声中辞旧岁,笑语欢声迎新春。春节里,人们欢天喜地迎接新年,除了吃年夜饭、放鞭炮、逛花灯、看舞龙舞狮,最让孩子们高兴的莫过于收压岁钱了。春节拜年时,从长辈手中拿过写着大福字的红包,就可以高高兴兴地和同伴出门游玩了。但是你知道压岁钱的来历吗?

传说,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,名字叫“祟”,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,孩子都吓得哭起来,于是,人们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,称为“守祟”。

在嘉兴府有一对夫妻,老年得子,视为掌上明珠。到了年三十夜晚,他们怕祟来害孩子,就逼着孩子玩。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,拆开包上,包上又拆开,一直玩到睡下,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。半夜里,祟来到这里,却被吓跑了。人们知晓后,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,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了,因而,人们把这钱叫“压祟钱”。又因“祟”与“岁”谐音,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“压岁钱”了。

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。最早的压岁钱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。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,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吉祥语,如“天下太平”、“去殃除凶”等,背面铸有各种图案,如龙凤、龟蛇、双鱼、斗剑、星斗等。

唐代,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。宋元以后,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。到了明清时,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。民国以后,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,其寓义为“长命百岁”,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,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,象征着“一本万利”。货币改为钞票后,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,因为“联”与“连”谐音,预示着后代“连连高升”。

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,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,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,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。有诗写道:“钟打五更又一年,儿孙长高开笑颜。分食枣糕与橘荔,更喜遍赐压岁钱。”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